以“质升”促进“量稳” 我国高端绿色船舶发展实力强劲

发布时间:2024-06-05 04:36:28 来源: sp20240605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发展“质升”特征持续显现,有效巩固了“量稳”势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眼下,一艘艘船舶正陆续交付出口。记者注意到,今年前3个月,全球绿色船舶新造订单大量集中在中国。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快向海运强国发展。

5月20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第一季度造船三大指标保持同步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0%;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

这些亮眼数据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已步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艺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等,对船舶工业发展进行有效指导和部署。

“截至2023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马艺菲表示,一方面彰显我国船舶制造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从2024年以来情况看,我国造船厂在手订单饱满;另一方面,新接订单量显示了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一季度,船舶作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表现亮眼,船舶出口额同比增长113.1%。

数量增长的同时,船舶出口也更加绿色、智能。马艺菲表示,重点船型竞争力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绿色动力船舶新接订单占国际市场份额达57%,首次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占到一半以上,展现我国在绿色船舶发展中的强劲实力。

当前,中国造船工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转型升级,展现出显著的“高端化”和产业集群化特征,成为行业发展的鲜明标识。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高端新船型结构性的变化,带来了更多出口订单。

“新接订单占全球近七成,彰显并巩固了中国造船业的行业竞争优势。”马艺菲表示,依托高效产业链供应链组织,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引领力量。

当前,中国造船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一季度亮眼表现背后有哪些支撑?

马艺菲表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国内首台首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一批“大国重器”不断涌现。

二是生产组织水平持续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全产业链制造能力不断提高,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邮轮等高端产品制造能力显著提升,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精品船型,加强产业链整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显著增强。

马艺菲还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船舶企业订单大幅增加的现象,其背后的积极影响因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航运需求稳步增长,海运是全球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航运市场回暖,运输需求持续增长,航运业向上修复趋势明显,带动全球新造船市场保持活跃态势。

二是我国造船企业实力持续增强。一季度,我国分别有多家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近年来,我国船舶企业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主要工艺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逐步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

三是行业发展整体带动,船舶制造业具有强周期性,由于船舶订单较长的交付周期,使得船舶实际需求与供给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当前造船行业正在进入大型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而我国具备的智能化、绿色化船舶制造能力,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带动我国行业发展位势提升。

(责编:孙红丽、高雷)